日本房地產觀察 — 趨勢、挑戰與展望

日本房地產觀察 — 趨勢、挑戰與展望

日本房地產市場在全球不確定性下展現出相對穩健的面貌:資金流動性良好、部份資產類別呈現吸引人的收益性,市場內部也在同步出現結構性變化。儘管建築成本上升、勞動力與零售/物流格局正快速演進,但對於願意調整策略、把握趨勢的市場參與者而言,日本仍提供了豐富的機會。以下整理出市場主要動向與需關注的要點。

 

一、整體輪廓 — 穩定中帶有變革

日本房市的特性是「穩中有變」:金融與資本面的穩定吸引國內外資金,而辦公、物流、資料中心等不同資產類別的需求走向,正在重塑市場結構。除了東京之外,大阪、名古屋、福岡、札幌等區域城市各自呈現出不同的在地動態與投資機會;同時,永續(sustainability)導向的建築、重要基礎建設案與人口結構改變,也將影響未來數年的發展方向。

 

二、辦公室市場:需求分化與升級壓力

東京:核心地段需求回溫,但分化加劇

東京甲級辦公室在2024年顯示出復甦跡象——核心五區需求強於新增供給,整體空置率維持低位。租金呈上行,尤其是鄰近大型交通樞紐與高質量建物。然而,辦公市場呈現明顯兩極化:高品質、具永續與智慧化設備的辦公空間受青睞;老舊、位處次級區位的辦公物件則面臨更高空置與改造壓力。

挑戰與應對

業主與開發商面臨幾項共同壓力:建築與營運成本上升、為符合法規或市場需求所需的翻新投資,以及後疫情時代下的混合工作型態對空間布局的改變。企業越來越偏好支援混合辦公模式與更彈性辦公條件,促使辦公空間必須在設計與服務上升級。

大阪:區域中心的穩健成長

大阪辦公市場呈現穩定成長,梅田(Umeda)、難波(Namba)等核心商圈需求穩定,空置率略高於東京但仍屬健康範圍。租金亦有溫和成長,且市場朝向混合用途開發(辦公+零售+住宿/共享空間)與科技化、節能化建築方向發展,吸引尋求東京以外據點的企業與服務型租戶。

三、住宅市場:外資進場與產品多樣化

外國資本的角色

近年來外資對日本住宅資產的投入明顯增加,2024年外資在住宅領域的流入增加,特別流向多戶型租賃(multifamily)、建後出租(build-to-rent)與共居(co-living)等產品類別。這類資金流入也推動了針對高資產族群的高端公寓與優質租賃產品的供給。

市場趨勢

  • 多戶型租賃與 BTR 趨勢增強:機構投資者偏好穩定現金流的租賃資產。
  • 都市核心的高品質新屋與豪宅市場仍具吸引力,尤其對外籍與高淨值買家。
  • 在地買方需求與外資流入需取得平衡,以維持居住負擔能力與社區穩定。

 

四、外資與國內資金的分布與偏好

外國資本在日本不動產投資中佔比持續上升,已由五年前的低點逐步攀升。外資來源以北美與歐洲為主,且新加坡、香港、韓國等亞洲資金的比例也在增加。外資特別偏好工業/物流資產(因電子商務需求),同時在住宅與商業地產也逐步擴大布局。

重點數據:

  • 外國投資佔比上升(近年由約21%提升至約27%)。
  • 工業與物流資產吸引大量外資(占外資投資的重要比重)。
  • 主要全球機構(如 Blackstone、GIC 等)在物流與工業資產上投入龐大資金,顯示對該領域的長期看好。

 

五、面臨的共同挑戰

  1. 利率與資金成本:利率上升將提高融資成本,影響投資回收與資產價值。
  2. 建築與營運成本上升:材料、人力與施工成本上行,對新建案利潤率形成壓力。
  3. 勞動力短缺與供應鏈風險:建築與維運領域的人力與供應鏈挑戰會提高不確定性。
  4. 人口結構與地域差異:少子化與老齡化使得區域間需求差距擴大,都市核心與偏鄉的分化更明顯。
  5. 永續與法規遵循成本:既有建物為符合節能與減碳要求,可能需投入大量改造資金。

六、機會所在

  1. 物流與資料中心需求強勁:電子商務與雲端服務增長帶動工業地產與資料中心投資。
  2. 混合用途與再開發案:城市更新、交通節點周邊的複合開發案提供整合型收益來源。
  3. 高質量租賃產品(BTR):機構資本尋求長期現金流,BTR 與多戶型投資成為焦點。
  4. 永續建築與能效改造:提供差異化市場定位,長期能降低營運成本並吸引優質租戶。
  5. 區域城市的機會:除東京外,大阪、名古屋、福岡等地具備各自的增長動能與相對成本優勢。

 

七、結語 — 平衡與彈性是關鍵

整體而言,日本不動產市場在結構性變革中仍保持吸引力:資本充沛、部分資產類別表現優異,且新興需求(如物流、資料中心與高品質租賃)為市場帶來新動能。然面對利率變動、成本上升與人口挑戰,市場參與者需在策略上保持彈性,並在投資標的、產品定位與長期營運安排上尋求平衡,才能把握未來幾年的機會。